後記:物哀

感謝各位看過拙文「物哀」,此乃後記。

清涼院
3 min readMay 18, 2019

這篇物哀主要以大西克禮的《日本美學1:物哀:櫻花落下後》為主軸,三月已經開始寫,但斷斷續續用了兩個月才寫完。

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我不太掌握得到究竟什麼是物哀,大概是章與章之間環環相扣,當我未清楚了解到上一章的意思就讀下一章,結果就要寫文章時看第二次才能掌握得好一點。

這篇我想帶出的是:1. 物哀是什麼? 2. 大西克禮對物哀的各種層次分析;3. 物哀在平安時代與現代的意義。在這裡,物哀的意義主要以本居宣長的解釋為基礎,大西克禮再加以補充。而由於篇幅有限,以下的面向是沒有提及的,有興趣大家不妨延伸閱讀一下:

  1. 物哀在《土佐日記》、《源氏物語》以外其他日本作品的應用,例如《大和物語(947~957)》、《蜻蛉日記(975)》、《拾遺和歌集(1005~1007)》、《源氏物語(1001~1008)》、《徒然草(1330~1332)》;
  2. 本居宣長作為國學者,其從歌論到源氏物語論、古道論的研究,目的在於抗衡當時的儒學和佛學的盛行。可參考清水正之的《日本思想全史》
  3. 在《紫文要領》中,本居宣長的源氏物語論提到物哀的其他面向,包括:時間意識(古今之物的物哀)、空間意識、對人其品格的要求、與人情、物語、善悪正邪的關係。可參考『日本式 言葉論』もののあはれの章;和愛欲的關係可看這篇:「物のあはれ」とは何なのか(What is ‘mono no aware’ anyway)的感情的な要素;
  4. 《迷失東京》、《秒速五厘米》作為現今物哀的表現;
  5. 大西克禮對物哀的各種層次分析其實有第五層,但如該書的導讀所言:

『最後的第五階段,則是在第四階段的「哀」之中,融入優雅豔麗之美。

然而,在最後這哀的美學概念趨近完成的階段,大西克禮似乎碰到了難題。在現有的日本古典文學作品中,實在很難找出一個最恰當的例子來充分說明這最後階段的「哀」的涵義,因為其與第三、第四階段的涵義之間的區別並不是那麼地明顯。但他提到了平安時代前期的和歌詩人──紀友則的一首和歌,「ひさかたの光のどけき春の日にしづ心なく花の散るらむ〈春陽如此柔和從容,何獨櫻花匆忙凋散〉」,他認為這首和歌的意境相當接近第五階段涵義的「哀」,但由於歌中沒有使用「あはれ」一詞,因此無法拿來當作具體的例子。雖然他又試著舉出幾篇散文作品,但仍無法斷言其中不包含其他階段的涵義。也就是說,在大西克禮的「哀」的美學理論中,發展到最後也是最深層的涵義時,已經無法用單一的情境來解釋,而是包含整個日本傳統美的象徵性概念。』

他最終將「哀」推到宇宙感,但與第四階段其實分別不大。該章實在太過繁複,所以只好在此一提而不贅言了,有興趣知道多一點就看看《日本美學1:物哀:櫻花落下後》。

如果理想的話,之後應該會根據大西克禮的系列,寫《幽玄》《侘寂》,然後就是看九鬼周造的《「粹」的構造》,和谷崎潤一郎的《陰翳礼讃》。但好明顯我係唔會咁專心寫一個系列嘅。下一篇文章一定唔係《幽玄》,哈哈。

另外,日本原版的《幽玄・あはれ・さび 大西克礼美学コレクション1》要價56xx日本羊,中文三本很像HKD三百大元也不用,抵呀。

PS: 哲學五厘米也有講及,還是專業的說得好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JC5enSfgQ0

--

--

清涼院
清涼院

Written by 清涼院

非人類文字工作者/IT 畜,閒時只係識睇書、睇戲,最多都係識少少日文。不時寫下讀書心得為主。IT 技術文 CD ROM。 Facebook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eiryouji/

No responses yet